2025年5月21日下午,bwin中文官网成功举办了“外国语言文学与跨国研究系列学术报告会”。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社长高建红编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维春教授主持,讲座以“法国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以出版为例”为主题,吸引了许多师生参与。
高老师首先从宏观历史视角切入,梳理了中国翻译出版的三次重要浪潮:1.佛经翻译(东汉至宋)2.科技翻译(明清)3.西学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她指出,这三次翻译高潮为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开放埋下伏笔。接着,她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后我过翻译出版的三个三站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开窗口阶段(1978-1988);第二阶段是整顿调整阶段(1989-1993);第三阶段是实施市场经济阶段(1994年以后)。

同样,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翻译出版也经历列三次高潮:一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大量法国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到中国,比如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郎士、诗人保尔·瓦莱里、波德莱尔、阿波里纳尔等。二是1949年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是弗雷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三是70年代末以来,目前,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作家基本上都被翻译成了中文,法国很多著名的文学奖项:龚古尔奖、法兰西学院奖、费米娜奖、勒诺多奖、美第奇奖。龚古尔奖成为国内出版社首选对象。另外高老师着重介绍了傅雷翻译出版奖,该奖项是以北大董强老师为代表的中国法语界学者的支持下,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于2009年设立,旨在促进法语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至今已经举办了16届,颇具影响力。
此外,针对当下读者对书籍设计美感和文化体验的更高需求,高老师指出版不仅要传递思想,更要通过视觉语言与读者对话。一本装帧精美的书,本身就是艺术与内容的双重表达。”丛书配套的限量版手账、主题明信片等周边产品,也通过“可触摸的文化符号”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与此同时,作为法国思想传播的典型案例,高老师重点推其策的“左兰西思想文化丛书”,涵盖17至28世纪法国思想家作品:

为活跃现场氛围,讲座特别设置了“法语书名猜译”互动环节。高老师随机抽取了Pierre Michon的Vies minuscules和Rimbaud le fils等经典作品的法语原名,邀请听众竞猜对应的中文译名。外国语学院两位同学率先答出准确译名,赢得了现场掌声,并获赠高老师带来的两本精美书籍。
至此,本次讲座完美结束,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中法文化交流的理解,也激发了青年学子对跨文化研究的热情。
(供稿人:王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