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教授讲座“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文学翻译”成功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05浏览次数:

2025年6月4日下午4时,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文学翻译”的专题讲座在外国语学院305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著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朱振武教授主讲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文化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以及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朱教授在世界文学、比较文学及文学翻译等诸多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外国语学院MTI中心主任谭晓丽教授担任主持人,外国语学院院长舒奇志教授出席了讲座,英语系多教师及研究生共享了此次学术盛宴。

振武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犀利的分析,精准指出了目前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的多重局限。他指出,人工智能无法思考意识形态问题,无法创造灵性翻译,也无法摆脱平庸的翻译模式。通过对比人工智能翻译与朱教授本人及学生准确且颇具创造灵性的人工译文,他认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递需彰显个性、突出亮色,在译入语言文化中产生真正的文学作品。优秀的译文应展现译者的创造力与文化洞察力,而这恰恰是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

在谈到翻译人才培养时,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翻译教育的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系统性阅读、译文缺乏推敲与打磨、忽视文化与思想深度等。翻译学科应以立足本土、服务社会实践”为宗旨,以双语文学文化为根基,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翻译人才。

对于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朱教授指出,翻译学科应是跨学科、人文艺术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体,应是更具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有自主知识体系的复合学科其核心在于培养译者的创新能力与文化自觉。他强调,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翻译中的思想创造与文化传承,真正的翻译应是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更是具有家国情怀的。

在互动环节,朱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提问,进一步展现了其作为学术大家的风采。他以“文学翻译莫乱谈,人工智能难比肩。诸君切莫愁苦脸,吐气扬眉在今天”为结语,勉励在场师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译者的自信与担当。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关于文学翻译的深度探讨,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的思想盛宴。在场师生一致认为受益匪浅。

讲座现场,朱振武教授还为外国语学院赠送了其主编的《小说研究》期刊。

(供稿人:刘永利   校对:谭晓丽)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通知公告